
經管 |《美聯儲(上)》:“美國經濟主導者"美聯儲的發展史
美國《國家》雜誌:“迄今爲止最重要的經濟政策類書籍”,帶你瞭解“比中央情報局更機密,比總統和國會更強大的神祕機構”。
精華筆記
這本書的英文原版寫於1987年,以沃爾克時代的貨幣政策爲線索,穿插講述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近百年的歷史。
一、美國爲什麼要在1914年建立美聯儲?
1776年7月4日,美國發表《獨立宣言》,正式從英國獨立。獨立後的美國中央政府的權力有限,沒有中央銀行,那時的貨幣主要是由各商業銀行自己發行。
爲了建立中央銀行,美國銀行業曾經做過很多努力。1791年和1829年,一些銀行家先後成立了美國第一銀行和美國第二銀行。但兩家銀行都在成立短短幾年後被迫解散了,原因是它們發行的紙幣遭到地方政府的強烈抵制。
爲什麼呢?因爲美國缺乏金銀貨幣,建國之後,美國政府默許商業銀行在金銀儲備非常少的情況下大量發行紙幣。這時如果建立中央銀行,並實行貴金屬本位。就意味着要把金銀儲備量和紙幣發行數量按照一定比例嚴格對應起來,那樣很多銀行就會面臨破產。
時間來到19世紀中期。南北戰爭結束之後,美國政府廢除戰爭中發行的“綠背美元”,造成了嚴重的通貨緊縮。19世紀60年代末~90年代,美國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例如,小麥價格從1866年到1876年跌了一半。這導致中西部農民的財務狀況急劇惡化。
農民們感到很不公平,於是開始了一場政治運動。1877年得克薩斯州建立了“農民聯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貨幣發行方案:主張由聯邦政府基於每年的實際經濟狀況來發行貨幣,而不是大銀行基於黃金儲備來決定貸款力度。
不過,“農民聯盟”的呼聲在20世紀初偃旗息鼓了。這並非是美國貨幣政策進行了什麼改革,而是源於兩個變化:一是非洲和美國西部陸續發現了金礦,全球黃金產量大幅上升,這緩解了金本位造成的通縮壓力;二是東部銀行對西部的支持力度提高了,金融中心紐約出現了一批實力雄厚的銀行家,有能力爲陷入困境的銀行提供緊急救助。
然而1907年金融危機是一個轉折點,人們意識到,隨着美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和金融需求的急劇擴大,紐約這一座城市的銀行無法控制一場全國性危機。當年西部“農民聯盟”關於貨幣政策的主張再次捲土重來。
1913年,美國出臺《聯邦儲備法》,按照該法案,美國設立了12家地區儲備銀行,成立了聯邦儲備委員會,負責全國性的貨幣發行;該法案還規定,聯儲委員會總部要設在華盛頓,7名聯儲委員會成員由總統任命,他們跟12家地區聯儲負責人一起投票決定貨幣政策。該法案是政治博弈的結果:選民要求總統從紐約銀行家手中奪取貨幣政策的制定權,但幾乎所有經濟學家、政治顧問和商界領袖都反對他這麼做。
1914年,美聯儲正式成立。雖然美國總統和國會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美聯儲,但是,這時候的美聯儲,還沒有真正意義的紙幣發行權。最核心的原因是金本位:設在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委員會雖然可以發行紙幣,但無法掌控紙幣發行數量,因爲它並不掌握黃金。而美國主要黃金儲備依然存放在紐約各大銀行的地下金庫裏。因此,從1914年美聯儲成立到1935年銀行法改革這21年中,美國真正的中央銀行並不是位於華盛頓的美聯儲總部,而是一家地區聯儲銀行——也就是紐約聯儲。那時在人們心目中,美國銀行體系坐頭一把交椅的是紐約聯儲主席本傑明·斯特朗,而不是美聯儲首任主席查爾斯·哈姆林。
二、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怎樣改變了美聯儲?
從1914年美聯儲成立到1928年斯特朗去世,美國並沒有出現很大的金融動盪,實體經濟和銀行業都實現了快速發展。究其原因,是因爲第二次工業革命從歐洲傳到了美國,帶動美國東部和西部共同實現經濟增長。在這個過程中,斯特朗是有功績的。他通過放寬信貸政策,給美國經濟加上了很大的槓桿。當然這也會帶來金融風險。
1927年,美國經濟過熱,到了需要主動去槓桿的時候。但美聯儲仍然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結果形成巨大股市泡沫。不巧的是,1928年10月,56歲的斯特朗突發急病去世。美聯儲陷入羣龍無首的慌亂中,放任美國股市不斷飛漲,終於在1929年秋天轟然倒塌。
1929年股市崩盤後,美聯儲又做出了一系列錯誤決策,誘發了曠日持久的大蕭條。就在美聯儲束手無策時,出現了兩位“救世主”,那就是新總統羅斯福和他任命的美聯儲主席馬裏納·埃克爾斯。
埃克爾斯原本是個金融“門外漢”。他是自學成才,還在西部開辦了一家銀行。通過開銀行,埃克爾斯在實踐中意識到,美國的真正問題不是貨幣供應不足,而是供應不均衡。實體經濟之所以總是缺少貨幣,是因爲大部分貨幣被銀行業和富人階層儲存起來了。
埃克爾斯認爲,要實現貨幣的積極流動,政府可以從少數人手上借錢,再交到多數人手上,具體的方式可以是修建公路等基礎設施。他的理念其實就是後來的積極財政政策。
1935年,在羅斯福的支持下,埃克爾斯草擬的美聯儲改革法案獲得通過,與此同時國會還通過了一系列銀行業法案,廢除金本位,剝奪地方聯儲銀行家的自治權和投票權,進一步加強總統任命的7位聯儲委員的貨幣政策控制權,成立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很多歷史學家認爲,1935年才是現代美聯儲真正建立的日子。
埃克爾斯給美聯儲定下的職責是:“確保充足的貨幣供給,滿足與經濟相關的金融需要。”意思就是說,美聯儲要與商業銀行反向而行,當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擴張速度過快的時候,美聯儲要適當收緊貨幣政策;當商業銀行不敢發放貸款的時候,美聯儲要放鬆貨幣政策。只有通過這樣的逆週期調節,才能保證貨幣供應量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
埃克爾斯的改革也帶來一個問題:貨幣政策過於依賴民選政府。他甚至認爲:央行在經濟政策中應該扮演次要地位,只能作爲財政政策的補充,被動爲政府提供貸款。埃克爾斯的這種理念給美聯儲的未來埋下了隱患。
作者:威廉·格雷德
解讀:劉美
解讀者簡介:《環球財經》編輯部主任。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理科碩士。從事金融媒體工作十年,專注於國際財經報道。
策劃編輯:李峻
コメント